激光雷达进入数字化时代,速腾聚创投入第二增长曲线

京山轻机 游戏 2025-04-23 3 0

界面新闻记者 | 李如嘉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上海国际车展之际,RoboSense速腾聚创正式发布192线车载高性能数字化激光雷达EMX据界面新闻了解,EMX已获得多家整车厂定点合作,将于年内量产上车。

经过多年发展,激光雷达已经完成了从机械结构到数字化的完全体进化,带动激光雷达企业完成降本增效,也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市场的发展。速腾聚创EM平台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数字化激光雷达产品布局。

根据调研机构Yole Group的报告,速腾聚创已成为2024年激光雷达市占率排名第一的企业但这家公司似乎并不满足于此,在车载激光雷达趋向成熟不久,速腾已经开始大手笔投入机器人的新市场。激光雷达在机器人上的应用并不是新故事,但激光雷达公司里,像这样已投入大笔资金,确实宣布具身智能战略的只有速腾一家。

激光雷达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速腾聚创正在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激光雷达进入数字化时代

在激光雷达行业发展之初,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器件堆叠提升机械式激光雷达性能这导致激光雷达体积大、价格高,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在发展过程中,芯片化逐渐成为行业方向。芯片化可以大幅减少器件数量,降低因单一器件失效而导致系统失效的概率,提升激光雷达可靠性。同时,将整个系统简化为几颗芯片,装配工艺就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大量减少人力成本。

2017年,速腾聚创作为第一批激光雷达芯片化玩家,开始开发以自研芯片为基础的驱动扫描、收发与处理系统组建芯片团队此后,速腾的芯片化激光雷达经过了多个平台的迭代。

其中,M平台做到了让激光雷达从精密仪器变成可车规量产上车的产品发展到E平台后,激光雷达开始由模拟迈入数字目前最新的EM平台让车载的车规级激光雷达全面数字化EMX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速腾聚创的数字化激光雷达产品布局

据其介绍,EMX拥有192线扫描,具备每秒288万点的高清点云提供最远300米的探测距离、最高20Hz帧率,是目前最小巧的车载数字化主激光雷达EM4则拥有1080线,2592万点每秒,最远测距600米的超高性能,且数字化平台支持定制最高2160线。

数字化之后,包括造型,线数,帧率,探测距离,FOV以及其他特殊需求都可以做到定制,且开发周期只有3个月,而且覆盖汽车和机器人两个领域。”速腾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并且,数字激光雷达数据更利于与摄像头原始数据的时空同步对齐,实现融合感知效果

发布会现场,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分享了数字化激光雷达产品的最新应用进展。滴滴自动驾驶已搭载速腾聚创全固态数字化激光雷达实现前装量产,库犸科技与速腾聚创合作定制的数字激光雷达版割草机器人已发布。

除了性能的提升,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激光雷达逐步完成降本,从万元的价格来到千元,带动国产激光雷达的销量不断攀升。

速腾聚创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激光雷达销量为54.4万颗,较2023年增长109.6%;其中用于ADAS智能驾驶的车规级激光雷达销量51.98万颗,同比增长113.9%;机器人及其他产品激光雷达销量2.44万颗,同比增长47%。在收入上,速腾聚创2024年做到了47.2%的增长,营收达到16.49亿元

数字化带来的增长还体现在毛利上。2024年速腾聚创毛利为2.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364万元增长200%;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7.2%,较上年同期的毛利率8.4%提升了8.8个百分点。

一方面,通过自研芯片和集成化技术,速腾实现了规模化量产,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数字化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能力,公司推出更高阶的产品,产品价格提升。两者的效果叠加下,毛利得以提升。

随着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趋于成熟和稳定,全面数字化带来的优势仍将持续。邱纯潮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稳定,持续增长。激光雷达拥有成熟的架构,可以根据行业与场景快速开发迭代产品,因此该业务未来预期不会产生研发费用暴增的情况,研发支出占比会不断降低。

激光雷达之外,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根据Yole Group《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速腾聚创已成为目前激光雷达市占率排名第一的企业报告显示,速腾聚创2024年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占率达26%,排名全球第一,同时为2024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销量第一、2018年-2024年ADAS累计销量第一

虽然车载激光雷达仍是营收的主要来源,但速腾已经开始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邱纯潮此前在电话会中曾透露,在2024年的研发费用中,创新业务支出2.5亿元,达到研发支出的41%。创新业务主要指对于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投入。年初,速腾举办了AI机器人战略发布会,发布自己的机器人产品及战略。

激光雷达在机器人上的应用并不是新故事,但激光雷达公司里,像这样已投入大笔资金,确实宣布具身智能战略的只有速腾一家。

速腾聚创的公司名称叫RoboSense,创业之初就定位在机器人,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成熟后,现在回归机器人业务,其实并不能说是转型,而是回归初心。”速腾聚创市场部总监谢阗地告诉界面新闻。

速腾聚创认为,智能机器人可以分为具身大脑、上半身、下半身三个部分,对应的是机器人的认知思考能力,精细操作能力,以及运动/移动能力。目前阶段机器人因为运动能力取得突破,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正是在认知思考、精细操作能力上继续突破的好机会。

因此,公司聚焦在“手眼协同”解决方案上,推出了机器人视觉和灵巧手的解决方案在年初的AI机器人战略发布会上,速腾发布了第二代灵巧手及机器人视觉新品类Active Camera解决方案,还有E1R、Airy等专为智能机器人应用的数字化激光雷达,希望通过开发通用的机器人移动及操作解决方案和提供增量零部件,为机器人行业降低门槛、缩短周期。

在业务进展上,邱纯潮透露,灵巧手及手眼协同方案争取今年年内量产。目前速腾聚创的机器人朋友圈扩展到全球超过1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其中包括宇树、上海人形机器人以及海外知名具身机器人公司等。

他认为,速腾投入机器人业务的优势有两方面。其一是在技术上,速腾聚创过去在硬件、芯片、AI三大技术栈积累的能力,是具备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的,可以为打造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提供了底层能力。

其二在商业模式上,速腾聚创不仅提供硬件,更包括AI软件,也包含开发工具链在内的全栈平台,客户开发成本比较低,省去了重复造“轮子”的问题。邱纯潮表示,过去10年速腾聚创在汽车行业的体系发展,为速腾聚创积累了足够的量产能力。

目前,速腾关于机器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还在持续迭代中。谢阗地透露,下一步速腾聚创采取“硬件开放,基础模型开源”的策略,提供硬件的同时发展开发者社区,帮助开发者和任务方在具体场景中加速机器人技术的商用落地。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