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业绩断崖式下滑:全品类、线上线下渠道销售额下滑 销售费用率44%创新高

中国国航 诗歌 2025-04-22 6 0

  2024年,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VDS)行业经历剧烈震荡,医保政策调整、直播电商冲击叠加消费需求疲软,行业龙头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单:全年营收68.38亿元,同比下滑27.3%;归母净利润6.53亿元,同比暴跌62.62%。尽管市场份额居行业前列,但这份财报暴露出传统模式失效、产品迭代迟缓和渠道变革滞后的多重危机。本文从财务数据与战略调整双重视角,解析汤臣倍健的困境与破局之道。

  业绩双降:核心单品拖累营收、线下药店渠道“失血”严重

  主品牌全线溃退,产品矩阵青黄不接。核心主品牌“汤臣倍健”收入37.37亿元,同比下降30.8%;氨糖类明星产品“健力多”收入8.08亿元,降幅达31.5%。两大支柱产品收入合计占比从2021年的62%降至2024年的45%,但替代性新品未能补位,导致整体营收断崖式下滑。除此之外,“lifespace”国内产品实现收入 3.14 亿元,同比下降 29.38%,境外 LSG 实现收入 8.72 亿元,同比下降 11.80%

  片剂(-38.4%)、粉剂(-37.3%)等传统剂型销售萎缩,而胶囊类(-16.45%)和液体钙等新形态产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产品迭代速度落后于消费者偏好变化。

  渠道分化加剧,线下药店“失血”严重。线下渠道崩塌,受医保政策限制药店保健品销售及消费降级影响,汤臣倍健线下收入34.18亿元,同比下降29.8%。其中药店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0%,部分区域经销商数量从938家缩减至738家,渠道收缩加剧业绩压力。

  线上转型不力,尽管直播电商成为行业增量主战场,但公司线上收入33.63亿元(-25.4%),远低于行业平均增速。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布局滞后,导致流量红利被新兴品牌蚕食。

  新品市场反馈平平、核心原料仍依赖进口 销售费用率44%创新高

  研发投入不足掣肘突围,新品市场反馈平淡。2024年推出61款新品,但仅液体钙、磁感小粉瓶等少数产品进入热销榜,新品贡献营收占比不足10%。过度依赖“原料升级+剂型微调”的创新路径,未能切入抗衰、精准营养等新兴赛道。

  专利布局滞后。尽管新增“越橘抗糖基化”等数十项专利,但核心原料仍依赖进口(如氨糖原料70%来自欧美),关键技术壁垒尚未建立,难以支撑高溢价。

  公司尝试通过抖音等平台推广高单价产品(如298元的液体钙),但低价促销策略导致毛利率下降,陷入“销量换份额、利润换流量”的恶性循环。

  药店渠道价值重估:董事长梁允超提出“重塑药店VDS价值链”,计划通过定制化产品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终端动销。但医保政策限制下,药店渠道萎缩趋势难以逆转,转型成效存疑。

  除此之外,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销售费用依旧高企,但却未换来业绩提升。2024年,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超30亿元,销售费用率更是创下新高,达44%。

  未来展望:周期阵痛与长期价值的博弈

  汤臣倍健的困境折射出中国VDS行业的集体焦虑:当传统渠道红利消退、消费者认知升级,单纯依赖营销驱动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尽管公司提出“以攻为守”战略,但短期仍需直面三大挑战:

  产品力重塑:能否在抗衰、精准营养等赛道打造现象级爆品,扭转“大单品依赖症”;

  渠道效率革命:平衡直播电商的流量获取与利润留存,重建线下渠道价值网络;

  研发投入兑现:持续投入核心技术研发,打破原料与专利的外资垄断。

  投资者需警惕2025年两大风险信号:若核心单品收入占比进一步降,或境外亏损扩大,可能触发估值逻辑重构。汤臣倍健的转型,不仅是一场业绩保卫战,更关乎中国VDS产业能否从“营销内卷”迈向“科技驱动”的新周期。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