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说|航天信息营收连续三年下滑,防伪税控业务承压

丹化科技 健美 2025-04-22 4 0

航天信息(600271.SH)2024年业绩呈现显著下行压力。

这家公司去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93%至83.0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2.6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骤降92.13%至1,595.4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7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航天信息解释称,一方面原防伪税控业务受产业形态深化调整、行业格局剧烈变化等因素影响,收入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数字财税业务拓展未达预期。

收入端剧烈收缩

航天信息是航天科工旗下信息技术领域龙头,“金税一期”至“金税三期”的重要承担者,为各级政府客户和2000多万企业用户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一体化解决方案。受“金税四期”和减税降费影响,作为第一大业务分支的防伪税控业务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航天信息营业收入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2022-2024年分别为193.14亿、125.75亿、83.09亿元,年复合降幅达33.2%。虽然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环比增长62.34%至25.32亿元,但同比仍微降0.10%,季度波动未能扭转全年颓势。

具体分业务看,航天信息的三大主营板块均出现两位数降幅。首先是企业财税服务业务(占比42.7%)收入同比减少40.23%,毛利率下降8.99个百分点降至33.56%,传统税控业务受金税四期改革冲击显著;第二大业务智慧业务收入下降40.20%,智慧城市项目回款周期延长导致运营压力加剧;第三大业务网信业务收入减少12.97%,政务信息化市场竞争白热化压缩了利润空间。后两大业务的下滑主要原因是公司智慧、网信业务领域主要目标客户投资意愿下降,市场拓展难度加大。

航天信息企业财税服务业务的下滑更多是受到金税四期改革冲击。公司曾是防伪税控领域的佼佼者,但随着政策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防伪税控业务面临一定的挑战。政策层面看,近年来国家对税收征管的改革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使得传统防伪税控系统逐渐被新税收管理模式所取代。例如,电子发票的普及和税务信息化的推进,使得企业对传统防伪税控设备的需求有所下降。市场环境看,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更先进的税务管理解决方案,这也对公司传统业务构成了一定压力。虽然企业财税服务仍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但面临税友软件、东信和平等竞争对手的争夺,未来市场份额或将持续承压。

除了收入萎缩外,航天信息盈利质量也出现恶化,销售毛利率从2022年的26.25%降至2024年的23.81%,叠加营收规模收缩导致利润大幅下滑。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为负,2024年亏损扩大至3.31亿元,显示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严重弱化。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由2023年的8.75亿元转为-1.67亿元,流动性压力凸显。总体而言,航天信息去年的业绩成绩单很难令市场满意。

5位大股东减持

航天信息的股东在减持。减持股东包括北向资金、南方中证500ETF、嘉实基金-嘉实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银华基金-农业银行-银华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南方基金-农业银行-南方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一般而言,减持传递出股东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或市场前景的担忧,认为当前股价已高于其内在价值。

估值层面,航天信息估值水平与基本面严重背离。传统税控业务萎缩速度快于预期、财税数字化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进一步下滑等因素均给公司未来业绩蒙上一层阴霾。当前航天信息市销率(PS)2.03倍也高于税友股份(1.62倍)等可比企业,若2025年未能实现分析师预测的5.37亿元净利润,估值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